5月30日,西安最近久违的晴天,王建民又到了自己的麦地,看着眼前7亩多呈现出黑青色的麦苗,王建民眉头紧皱。
(资料图片)
长长的水泥路将中江兆村连片的麦田一分为二,放眼望去,层层叠叠,不过仔细看来,颜色却并不均匀,青黑以及部分大片灰黄的颜色总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太健康。但这也并不影响有戴着遮阳帽,披着丝巾的阿姨和骑着机车,穿吊带热裙的小姐姐对镜自拍。然而蹲在麦地旁的王建民对此并不感兴趣,他只是搓着眼前出芽的麦穗愁云惨淡。
对于热爱打卡拍照的人来说,去中江兆村的忧愁在于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位。但对于种植户来讲,他们的忧愁更为具体,五月份的持续降雨给地里的小麦带来了不可逆的结果,部分小麦在收割之前已经发黑发芽。用王建民的话来讲——他的七亩麦子几乎全完了。
西安最近连续多雨的天气,以及5月30号突然而来的高温,让整个田间地头的温度并不好受,有灼热的暑气已经出现,明明是不到500米的坡面路,但走至一会儿,就已经令人气喘吁吁,浑身潮湿,有拖着拍摄行李箱的小哥被正午的太阳晒的脸色黑红。杨秋芳站在路口,劝导步行上坡的人,没有必要非去坡上看麦子,哪里都有,况且受天气影响,麦子的颜色并不好看。
不过,坡上除了麦子,还有盘旋的大型无人机,杨秋芳解释说这是粮食集团趁着天晴正在给地里做喷药作业,以期抑制住麦苗在雨天里长芽的速度。
杨秋芳在中江兆村里,拥有4亩多耕地,这地是村上按家里人头分的,一人一亩一,早先,村上的地大多都自己种,冬小麦,秋玉米,一年两季,争分夺秒的抢收,也争分夺秒的抢种,靠天吃饭的日子虽然不太确定,但土里刨食的时候,只要勤快,也都能不饿肚子。
杨秋芳并不否认自己的幸运。比起北江兆和南江兆,自己所在的中江兆村显然拥有更多,比如,更为肥沃的土壤,更为开阔且相对平坦的地面,据杨秋芳讲述,中江兆村土壤肥厚,早些年给地里打机井,都得深挖十几米才出水,而土厚麦子产量就高,因为能存住营养,比起别村的地,一亩多2、300斤不是问题。
这个数字在王建民家的土地出产里得到了同样的证实,最多的时候,王建民的地里有过小麦亩产1400斤的高产,王建民回忆起来,面露抑制不住的喜色,但细细想来,其实也没有多远的时间,大约是4年前,市区上有专家来此专门考察,经过一番功夫这片土地被确定为了试验田,于是,最新的技术,种子,育苗方法全都一一到位。
尽管没被认定为试验田时,这片麦田就已经拥有先天优势,但气候土壤夹杂着连片开阔的面积,高质量高出产的信息还是吸引了不少专门经营粮食生产企业的注意。王建民提到,现在村里除过加上自己的十余户人家还在自己种麦以外,其余的耕地几乎全被两家粮食生产公司租掉,而每亩地也能给到1200的租金。
不过,起初包地公司给的价位也并没有这么高,王建民坦言这是卷起来的。最早的价格只是800,只是后来又有新的公司进入,价位开到了1000,卷着卷着就到了1200,不到一年,村里地价翻了小半,但按四口之家来算,就算全租出去,一年到头只靠土地的租金收入也不足5000,“不如进城打工两个月。”
王建民没有把自家的地承包出去,他舍不得,他选择自己种,在他看来,农民没有了土地,也就没有了根儿。当然,往年产量高并且7亩7的地,共卖1万2000块钱的事情也给了他继续种地的更大信心,王建民算了一下,自己种比租出去划算。因为自己种的成本每亩投资也不过400-500块,但这并不计人工劳力以及耗费的时间,不过王建民说到“那也是不亏的。”
然而,即使爱算账,天天扑在地里,王建民也从没有想过今年会因为雨水,家里麦子霉成这样的情况。王建民大概估算了一下,一亩地照目前这种形式最多能产700斤,折多一半,当然,即使如愿收回家里,也不知道后期卖价如何,会不会有人收购,因为发霉生芽的小麦即使再晒干,其品相和味道也都会大打折扣,有的甚至无法食用。
当然,这样的情况不止出现在中江兆村,毕竟连绵的雨水并不只是停留在长安,鄠邑、蓝田、临潼、周至,包括更远一点的渭南潼关一带,雨水都以暂时无法抑制的状态持续出现。而这也意味着,像王建民家小麦生芽发霉的情况只会多不会少。
地里不忙的日子里,王建民都在村上当保洁,挣一份一千多的工资来补充家用,但他本质上还是热爱土地,上坡下坡这段800余米的路程,王建民每天来来回回至少5趟。
中江兆村的麦田成为网红打卡地后,村上,区上也被动的开始注意起了形象,还是得保持整洁和漫画感。这也给了王建民拥有除农民以外第二个身份的可能,“市上,省上的领导动不动带队来考察学习。”
翻翻小红书,4月,就有人们感叹来中江兆村就可以去往宫崎骏的世界,做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不小心就骑进春天。而5月,又有人发文,中江兆麦子黄了,赶紧去赶金色麦浪,大家快冲。
那些背着露营装备,开着漂亮咖啡车,穿美丽吊带,骑重型机车的人,让中江兆村成为了更多人的向往,在早先贞观一篇名为“长安的麦地里,文艺青年含量已经严重超标”的文章中,作者提到:所有到过一次中江兆村的西安人,别的没记住,就只记住了四个字,风吹麦浪。
从西安各处赶来的城里人,婚纱摄影,短视频从业者包括慕名而来打卡的年轻人,从下车开始他们就目不斜视,步履不停,直到抵达那片麦田。他们盛赞眼前这片麦田就是诗与远方。
不过,这些背着镜头,带着长枪短炮的人跟王建民并没有什么关系,文艺青年口中的诗与远方王建民更是不懂,他每天在乎及面对的也只有自己的7亩地和需要保持干净的水泥路。
但最近王建民说自己通过镜头可能要上电视了,2天前,有人专门来采访,看小麦是否丰收高产,路上看见了王建民,让他聊一聊地里的情况,“我实话实说了,雨下成这样,我家麦都成了芽芽麦,当饲料可能都没人收。”
王建民的麦田在阳光直射的中午,比起其它大片被集团公司承包的土地,的确黑的更为明显,摘下一棵麦穗,两手指头一撮,青黑色的麦粒边角已经生出了新的青绿色的小芽。在合适的时候,这是生命力的象征,但在如今,这显然是令王建民崩溃的存在。
王建民的麦子比别人都早种两天,而这两天也决定了王建民的麦子会更为早熟,王建民坦言,以往都是勤快的人早种早收,但现在再看彼时的行为实在有些傻气,“当然,这雨要是继续下下去,别说晚2天种,就是晚4.5天,我看也逃不了发霉生芽的命运。”王建民翻起了天气预报,未来5天连续降雨的现实让他黑皱的眉头更为阴沉了。
对于网上热议的在大晴天里“抢收”现象,王建民也是摇了摇头,抢收的前提是得先有希望能收,然后再提怎么抢。
一周的雨水使得地里过于湿润,这首先不利于收割机械下地作业,容易打滑,让土壤板结,此外,被水泡涨的麦子碰上收割机后也只能是成为麦浆一样的存在。再者,就算破除万难收回家了,但没有地方放和晾晒,麦子堆起来,全都是热乎乎的潮气,用不了多久,还是发霉生芽。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抢救措施,比如,为了减少损失,粮食集团公司组织师傅积极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举动。但这也得是资金雄厚的集团才能做起的事,王建民想不到这种办法,他会核算成本以及是否必要。
不过,王建民还是在操纵机器的师傅跟前来回不断徘徊,试图找上能够搭话的时机,“想让他打药的时候,给我那地也捎带喷一点。”但王建民心里清楚,对于已经出芽的自家麦苗来说,这个喷洒量几乎没什么用,加之要继续下雨的天气,也会让药效大打折扣,“但不管咋样,还是得试试,死马当活马医,哪怕是图个心理安慰。”
小麦的成熟期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但小麦以蜡熟期采收的亩产量最高、籽粒品质最好。村里俗语说,小麦收获时——九成熟,十分收。十成熟,一成丢。而收获的过早或收获过晚都不能实现最高产。
至于之所以说小麦九成熟时收获能够十成收,也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小麦籽粒已经灌浆饱实、千粒重达到最大值,除此之外,这个时间去采收,也不容易发生因麦穗炸裂而掉落籽粒,避免小麦因为籽粒养分向秸秆回流而降低千粒重。
但是,以今年的天气来看,想要再等小麦变成九成熟已经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原本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植株茎叶不断变黄、麦穗也不断地饱实硬化,但受到当前下雨天气的影响,不仅耽误了采收,还会造成不同情况的减产损失,倒伏掉粒,受潮霉烂等问题。
5月29日,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化龙在接受西部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持续至6月4日的阴雨天气将进一步加剧已存在的过湿现状,可能导致小麦根系环境恶化,影响籽粒饱满度。同时,连续多日降雨使小麦穗含水量大,关中东部及渭河两岸旱薄地已经黄熟的小麦部分区域目前出现了穗发芽霉变的迹象。未来6天的持续连阴雨极有可能加重穗发芽霉灾害的损失程度,产量品质受威胁较大。
在王建民以往的收割经验里,中江兆村的小麦本该在6月3、4号左右就已经完成机械化整体收割,“遇上好天气,机器开起来,用不了2天,这近万亩地就全割完了。”王建民回忆起此前几年壮观的采收现象,还是会心潮澎湃。
站在地头,喷药无人机飞起带来的白线在天空里拉扯出了长长的痕迹,有前来打卡拍照的小姐姐拿起手机试图记录下这从未见过的景象。
据西安发布报道,陕西多地,包括西安、渭南、咸阳、商洛等均有不同文字但几乎同一主题的紧急有关农业信息的通知,“确保全力抢收小麦!”
此前一周,5月23日,持续的雨水尚未开始之前,西安市就召开全市农机化调度会,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确保4000台联合收割机,7700台播种机做好抢收,抢种准备。5月24日,省农业厅继续发布重要提醒,其中提到:要加强出苗田块的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控和肥水管理,在田小麦,油菜要抢时收获,做好农机转运调配,组织农户抢晴收获,雨后尽快排水降渍,降低田间湿度,为农机下田收割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成熟夏季粮油丰收到手。
5月31日,据陕西气象局消息,未来受西风槽东移和低层暖湿气流共同影响,西安今日开启为期5天的阴雨模式,5月31日-6月4日,我市将维持阴雨相间天气。
■ 文中人物为化名。